团队故事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零次方机器人:00后极客的具身智能革命 -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项目简介零次方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底层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L2级智能化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创始团队源自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AIRobot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是一群年轻的“00后”极客,具备本体硬件与前沿算法的全栈研发实力。目前,公司已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Z1及具身操作机器人F1。以零为始,无限可能零次方团队合影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交汇的浪潮之巅,一群来自清华园的00后极客正以“零次方”之名掀起一场智能革命。零次方,这个充满数学美感的名字,象征着团队从零开始创造无限可能的雄心壮志。团队深耕具身智能领域,专注于L2级智能化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凭借算法、硬件、产品的全栈研发实力,团队已成功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Z1与具身操作机器人F1,展现出惊人的创新活力。正如团队的slogan “0→1→∞”所诠释的,这群年轻人正从零开始,跨越从无到有的鸿沟,向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前进。极客本色,清华基因零次方团队核心成员零次方的核心团队由清华AI精英组成:连续创业者闵宇恒带领团队披荆斩棘,程颐将论文中的理论转化为可量产的机器人产品,廖滔用一个个专利 2025-04-29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AIRING:连接物理世界的个人AI入口 AIRING连接物理世界的个人AI入口AIRING是全球首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多模感知技术的智能交互戒指,以“手即界面”为核心理念,结合毫米级手势追踪、微声免唤醒语音交互、生理无感身份认证等领先的交互能力,构建基于可穿戴AI的人机交互大模型,为智能汽车、XR、机器人、智能家居、Iot支付、大屏等AIoT生态提供自然、安全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项目依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实验室,核心技术获百余项专利。通过智能交互戒指×AI Agents的架构,构建从个人助理到垂直场景的AI入口产品矩阵,打造从指尖到万物的未来交互范式。01初心:AI服务人的长期价值“技术应服务于人的长期福祉。”这一朴素信念是AIRING团队的创业原点。在AI的颠覆式浪潮中,团队将“用AI让人变得更好”作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每个人打造一个“懂你的终身伙伴”——它不仅是工具,更是理解需求、激发潜能、守护价值的智能延伸。在AI重塑人机交互边界的新时代,物理世界、人类与数字空间正建立前所未有的深度连接。站在AGI(通用人工智能)前夕,面对技术成熟度与个性化人机交互需求的交汇处,作为人机交互创新的开拓者,团队以“自然交互”核心理 2025-04-26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CAR-TIF:重症哮喘的治愈性细胞疗法 CAR-TIF重症哮喘的治愈性细胞疗法项目简介项目基于全球首创的TIF(Immortallike and Functional T cells)技术平台,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次性治愈”细胞治疗方案,重点解决全球未被满足的重症哮喘的临床需求。核心产品管线包括针对B细胞肿瘤的19TIF、治疗嗜酸性粒细胞疾病的5TIF及重症哮喘/鼻息肉的5TIF4,通过无需化疗预处理的创新机制,突破传统CAR-T疗法的高成本、高毒性和短期疗效瓶颈。截至目前,首例19TIF的IIT临床试验已成功开展,5TIF4在动物模型中实现“临床治愈”哮喘的突破性疗效。未来三年,项目将推进IND申报,构建覆盖肿瘤与非肿瘤领域的全球专利矩阵,打造从罕见病到大众慢病的全场景细胞治疗生态,为全球3亿慢性病患者带来摆脱终身用药的新希望。医者求索:临床困境到科研破局从临床医学到免疫学前沿,彭敏教授的科研之路始终贯穿着“治病救人”的初心。求学过程时,他深刻认识到现有医学手段的局限:许多慢性疾病无法根治,患者终生依赖药物。这促使他转向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决心从源头破解疾病密码。面对传统CAR-T疗法存在的三大瓶颈:高昂成本、化疗毒性和低 2025-04-26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光子芯力:全波光电融合智能计算芯片 全波光电融合智能计算芯片项目简介光子芯力专注于光电融合计算芯片研发,致力于突破后摩尔时代的算力瓶颈。团队开创性地采用全波计算技术路径,融合光学与电子学的双重优势,开发出具有高算力密度、低功耗特性的新一代计算芯片,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领域。依托清华x-lab的创业支持平台和高校研发资源,团队已实现多项理论突破并完成初版芯片设计,正积极推进首代产品的流片验证。秉持“以光之力,突破算力瓶颈”的使命,光子芯力坚持科学严谨的研发态度,期望成为全波光电计算领域的开拓者。01志同道合,共赴星辰创始人杨其晟在清华求学期间,通过跨学科的学术探索和数十万篇文献的深度调研,捕捉到光计算技术的革命性潜力。他意识到,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的光计算芯片将成为后摩尔时代的破局关键。面对技术落地的重重挑战,他并未退缩,而是深感时代召唤:“作为新一代集成电路从业者,当仁不让。” 这份创业初心凝结着三重维度:产业维度上,创业是实现光子计算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技术维度上,唯有产业化才能破解光电异构的跨学科难题;个人维度上,创业是知识赋能产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力举措。这份远见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清华伙伴 2025-04-24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深涌智能:全局释放企业级AI算力和模型生产力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深涌智能:全局释放企业级AI算力和模型生产力清华x-lab2025年04月21日 16:11广东全局释放企业级AI算力和模型生产力项目简介深涌智能Emerging AI旨在帮助企业全局释放AI算力与数智生产力。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核心团队来自于清华、麻省理工、北大等高校和腾讯、阿里、谷歌、英伟达等全球头部科技企业的高职级技术骨干,平均工作经验10年以上。团队自主研发的Emerging AI数智管理平台,集成了企业级算力、模型、数据的AI应用一体化建设与全栈优化加速的端到端能力,已实现自主可控的软硬一体私有化部署交付。具有全栈进程级的可观测能力、单请求级别的亲和性算力调度能力、以及多模态企业知识库构建能力,帮助用户大幅提升多云异构环境下的AI Agent效果和应用性能。团队合影启航:缘起清华,静水流深黄可铖(创始人CEO)和联合创始人路畅(联合创始人COO)是本科相差五届的同专业师兄弟,也都是学院里出了名的“刺头”:不老实上课,总折腾创业。后来,黄可铖申请至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路畅也随后直博到清华大学。2023年秋,黄可铖从上一段脑机接口创业 2025-04-24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黑鲸能源:低能耗直接空气碳捕集负碳化技术及应用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黑鲸能源:低能耗直接空气碳捕集负碳化技术及应用清华x-lab2025年04月18日 15:20广东黑鲸能源低能耗直接空气碳捕集负碳化技术及应用黑鲸能源成立于2022年11月,团队以新型吸附剂材料和新工艺为核心,率先实现了低能耗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直接捕集与应用。直接空气碳捕集(DAC)技术是碳清除(CDR)的核心,也是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可为下游买家提供高质量的碳信用,也可以为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油、合成燃料等多个行业提供可持续清洁的“气候中性碳源”,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独立自主,为气候治理贡献力量!01破浪:共赴零碳远征黑鲸能源的创始团队由三位优势互补的清华精英组成,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碳中和领域的创新乐章。团队核心创始人吴华伟拥有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工程管理硕士学位,在双碳领域深耕多年。他不仅具备顶尖的学术背景,更积累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全产业链经验。他“不为泡沫生,愿做火种燃”的创业初心,源于对“DAC碳源必将引领能源转型”的深刻洞察。联合创始人贾艳妮是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硕士,她将十余年项目管理经验与碳资产方法学研究相结合 2025-04-24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斯微智感:非侵入式体液监测领域先行者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斯微智感:非侵入式体液监测领域先行者清华x-lab2025年04月17日 14:22广东斯微智感非侵入式体液监测领域先行者斯微智感专注于生化传感与智能健康监测技术的研发与突破,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非侵入式、动态实时的体液生化监测平台。通过填补非侵入式生化监测领域的技术空白,为用户提供精准、舒适、便捷的运动健康管理方案,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从单一的物理指标监测迈向体液生化指标监测的新纪元,实现“科学循证、精准健康”的智能化升级。01科研为基,技术向实李嵘峰,项目创始人兼CEO,研发总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教授、博导。他在生化传感领域深耕8年,拥有13年电化学技术研发经验,曾主持及参与国家“863”“973”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并担任多家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及投资机构技术顾问。团队创始人李嵘峰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专访刘胜楠,联合创始人兼COO,公司运营总负责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24届博士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发起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校友会常务理事。她在柔性传感器件和生物功能 2025-04-24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米塔视界:三维可交互的数字信息展示新范式 米塔视界- 三维可交互的数字信息展示新范式 -项目简介米塔视界是一家专注于空间智能交互技术研发的前沿科技企业,致力于通过创新的裸眼3D显示和无介质空中成像技术,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公司自主研发的软硬一体化AI空间交互系统,已在广告、零售、文旅等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为美的等头部品牌提供沉浸式展示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四川大学博物馆等文化场景,并获得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未来,米塔视界将持续拓展AI教育、医疗等场景,推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初心:以有限人生改变世界米塔视界裸眼3D智能终端在清华园求学期间,宋崇国、赵华安和张博士这三位同乡校友,因共同的科技理想而携手创业。宋崇国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市场实战背景,赵华安具备国家级软件项目的研发经验,张博士深耕光学工程的前沿领域。当AI技术突破人机交互的瓶颈,这三个互补的灵魂在“用科技改变世界”的共同信念下碰撞出了创业火花。创业的初心源于深刻的行业痛点。宋崇国在为跨国公司解决中国零售市场人力短缺问题时发现,外资品牌线下销售人员数量仅为本土品牌的十分之一,这一差距在数字化时代愈发凸显。而大语言模型技术的突破, 2025-04-24
  •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医者AI:打造国内用户体量最大的健康Agents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医者AI:打造国内用户体量最大的健康Agents清华x-lab2025年04月15日 15:50广东打造国内用户体量最大的健康Agents项目简介医者AI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AI智能体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通过多智能体技术弥合医疗资源供需断层。公司打造高情商、可定制的交互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聚焦消费医疗场景,已推出“伢小乐”口腔智能体和检后AI管家等核心产品,落地欢乐口腔、美年大健康等机构,显著提升用户粘性与服务效率。公司获工信部“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认证,完成两轮战略融资,并亮相服贸会、进博会等国际舞台。医者AI以“技术向善”为核心理念,通过全托管服务模式推动AI医疗普惠化,让个性化健康管理触达更广泛人群。01缘起:技术与需求的双向奔赴当连续创业者刘呈辉与清华计算机博士许哲楠这对高中老友重逢,商业头脑与技术专长的碰撞立即点燃创业火花。刘呈辉敏锐的商业嗅觉与许哲楠深厚的算法功底完美互补,而前投资人秦飞的加入,则为团队补上了关键的资本拼图。三人各展所长:战略眼光、技术实力、金融智慧,共同铸就了医者AI的核心竞争力。创业的种子,往往在技术与现 2025-04-24
  • 光合未来 · 旗下子公司宣布完成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以下文章来源于光合未来植物馆,作者光合未来 牧星光合未来植物馆.这里提供五花八门的跟植物有关的生活,家居设计,建筑设计,艺术美学,植物达人,自然环保等资讯信息。光合未来旗下子公司“自然答案超级植物工厂”宣布完成折合总计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该笔融资将用于启动光合未来300亩产业园区一期的建设,由“燕赵园林”主导投资。这是光合未来体系里的第五次融资。光合未来是最早将人工有机基质带入到资本视野的创业企业,致力于推动人工有机基质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由清华x-lab培育。同时也是中关村U30年度优胜者企业、HICOOL大赛获奖企业、亚杰商会摇篮计划第14期成员、清华x-lab美灵未来科创家首期班成员、YGT年度优胜企业;同时,光合未来也在诸多“国门级”地标项目中有所应用,比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珠海横琴通关口岸等场景。光合未来在属地政府领导见证下举行投资签约仪式团队介绍土培离不开农药、水培离不开化肥,而即使在人工基质的技术领域内,也有不可降解基质和可降解基质之别,而前者一样离不开化肥,光合未来所应用的技术,可以通过基质自身的降解来为植物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提供营养元素,同时7:3的水气比例和基质强 2024-12-05
  •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闭幕丨金奖得主启华科技讲述成长历程 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幕。决赛中,清华大学代表队共取得三金二银一铜,荣获“优胜杯”。启华科技创始人周梓博此次,清华大学共推荐6个项目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过前期评审,共有5个项目进入决赛答辩环节。其中启华科技、智检先锋、进化智能三个项目获金奖,医工同心、智惠超声两个项目获银奖,医者AI健康获铜奖。本届竞赛共吸引来自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学生参与,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有来自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的839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评。清华x-lab在培团队启华科技团队故事1启华科技团队介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算力作为AI时代的“生产力”,倍受AI从业者和人工智能企业的关注,期待算力成为像电力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基础资源;然而,作为算力核心载体的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却时常受到运行稳定性低、核心指标不达政策要求等困扰。因此,启华科技团队提出面向算力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与最大化峰值算力释放率的绿色解决方案,致力于成功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基座的“核心引擎”。团队组建于 2024-12-05
  • 清华x-lab培育团队——振电智感荣获国际智能传感新质创新大赛决赛“新质闪耀卓越奖” 2024年9月11日,由SENSOR CHINA和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新微创源共同牵头主办、普陀区科委联合主办的创在上海·国际智能传感新质创新大赛总决赛于SENSOR CHINA 2024展会现场隆重举办!“振电智感”团队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荣获了“新质闪耀卓越奖”。站在科技之巅,展望未来世界,本次大赛从4月开始启动项目征集以来,共吸引三百余个海内外感知领域尖端前沿的技术团队和企业热情参赛,设立了国际前沿科技赛道、超前种子培育赛道、加速X赛道三个赛道。走过初赛、复赛,经过近半年的时间,26支队伍以优异的表现和过硬的实力来到了走到了决赛的舞台。项目介绍部分部分团队成员振电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以自主研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来自于清华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海内外顶尖高校,公司致力于提升国家高端制造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团队研发的“自供电”系列振动传感器,通过创新技术实现了在无需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长时间稳定工作,打破了传统振动传感器对电池供电的依赖。这类传感器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能量采集技术,能够高效地从环境中收集机械能。这种自供电能力不仅减少了维护成本,还降低了因电池更换或 2024-12-05
  • 清华x-lab培育团队黑鲸能源荣获"第三届碳中和技术方案"冠军! 8月27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碳中和技术方案征集暨UNIDO Global Call 2024中国项目储备决赛在上海环境能交易所(简称:上海环交所)隆重举办。“黑鲸能源”在此次方案征集中荣获了领军项目奖的冠军。此次碳中和技术方案征集活动旨在聚焦碳中和领域,征集并推荐中国优秀技术方案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全球方案征集活动,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这一活动聚焦于推动碳中和领域的前沿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黑鲸能源”凭借其在负碳化领域的领先DAC(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脱颖而出。1团队介绍“黑鲸能源”成立于2022年11月,团队以新型吸附剂材料和新工艺为核心,率先实现了低能耗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直接捕集与应用。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是碳清除(CDR)的核心,也是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可为下游买家提供高质量的碳信用,也可以为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油、合成燃料等多个行业提供可持续清洁的“气候中性碳源”,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独立自主,为气候治理贡献力量!部分团队成员2从清华x- 2024-12-05
  • 第十一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华海能源: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引领者 华海能源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引领者项目介绍镍锰酸锂作为最有潜力替代磷酸铁锂与三元体系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更加安全、环保、高充电效率的优势,然而其产业化多年来一直受限于正极与电解液发生腐蚀反应导致低循环寿命的问题。华海能源团队通过业内首创的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工艺对镍锰酸锂正极进行包覆,得到了膜厚均匀可控、元素精准导入的包覆界面,使镍锰酸锂达到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标准,实现了产业的突破。团队成员武怿达创始人/CEO/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博士、博后,清华经管MBA,国内镍锰酸锂科研带头人、申请专利60余项,负责建立首条镍锰酸锂材料产线,拥有丰富的锂电池全段开发经验。谷强联合创始人/CTO,连续成功创业者,清华经管MBA;拥有4家新材料公司,其中一家为专精特新企业。耿硙联合创始人/COO,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清华经管MBA,先后任职于奔驰、IBM、Apple等企业供应链部门。文逸群联合创始人/市场开发负责人,华南理工车辆工程学士、清华经管MBA,曾任蜂巢能源海外总经理、孚能科技投产总监、北京奔驰投产经理。金勋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负责人,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学士,德国布伦瑞克应用技术大学 2024-10-12
  • 第十一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迈格松生物: 工程化迁移体药物递送平台 01项目介绍“迁移体”是由清华大学俞立实验室首次发现并命名的新型细胞器,介导着局部和远程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号传导。迁移体能够靶向递送蛋白质、脂质体、核酸、细胞器等多种内含物,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血管新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细胞进化出来的一套天然的多功能递送系统。针对天然迁移体的生物学特性,团队首创开发了工程化迁移体(eMig)递送系统,解决当前递送系统普遍关注的一些痛点问题。02团队成员俞立教授,创始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 Cell, NCB等顶尖科学杂志发表多篇文章。罗川,COO、联合创始人,在创业及上市公司运营、产品商业化方面拥有20多年经验,曾任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上市)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冉雷莉,CBO,清华大学学士、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博士。曾担任超弦基金执行董事、麦肯锡资深投资顾问,具有多年生物医药管理及投资经验。戴宸,研发总监,清华大学学士、美国圣母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任恒瑞研发科学家及百济神州资深研究员,拥有多年大分子药物及药物递送系统研发经验。侯信锋,研发总监,山东大学学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