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故事

第十二届“校长杯”团队故事汇 | 鞘内镇痛泵:重塑晚期肿瘤疼痛治疗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21浏览次数:10

鞘内镇痛泵


重塑晚期肿瘤疼痛治疗之路



图片

项目简介

鞘内镇痛泵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全植入式鞘内镇痛泵医疗器械创新项目,团队致力于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一个自主、便捷、经济的疼痛管理方案。团队研发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与本土供应链整合,研发国产化鞘内药物灌注系统,解决进口设备价格高昂导致的临床普及难题。项目团队由医学、微流控工程及商业管理跨学科人才构成,未来将持续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医疗器械普惠化,提升重症患者生存质量。


初心与使命的觉醒


作为团队创始人,闫龙涛的职业生涯始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外科医学博士阶段,随后成为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十余年的临床经历中,他目睹了无数晚期肿瘤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备受折磨。尽管医学界已研发出鞘内药物灌注系统这一有效镇痛技术,但进口设备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这一现实使得闫龙涛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他意识到,唯有通过国产化替代降低设备成本,才能让技术真正普惠于民。


2019年,闫龙涛正式迈出创业第一步,开始组建技术团队,目标是研发一款性能对标国际水平、但成本大幅降低的国产鞘内药物灌注系统。他深知,技术突破需要跨学科协作,而临床医生的背景让他更关注产品如何贴近患者需求。这场创业不仅是商业尝试,更是一场关乎生命尊严的实践,让技术回归医疗本质,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质量与希望。


图片

团队合影



多元团队的凝聚


创业初期,组建技术团队成为首要挑战。闫龙涛通过多种渠道,结识了微流控领域专家王军。王军深耕气体微流控技术多年,对精密器械研发有着深厚积累。初次接触时,闫龙涛以临床案例和临床价值阐明项目初心,王军被其情怀打动,但仍以工程师的严谨态度反复验证技术路径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实验与模型推演,两人最终确认技术路线切实可行。这场“医生+工程师”的碰撞,既保留了医学的人文关怀,又注入了硬核技术的理性基因。


团队CEO武艺的加入,为项目注入了商业化动能。作为闫龙涛的清华经管MBA同窗,长期在外资药企的市场管理和销售经验,让武艺对医疗行业趋势有着敏锐洞察。多次深度交流后,他决定放弃稳定职位,全职投入项目之中。



困境中打磨产品与使命


创业初期,团队面临着时间和资源的极度缺乏。又恰逢疫情期间,遭遇疫情冲击,供应链中断、资金紧张、线下沟通受阻等多重压力接踵而至,更加重了项目推进的难度。面对这些挑战,团队在2020年完成原理样机研发,并在2023年成功研发出功能样机。


2024年,团队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标志着技术可行性与市场价值获得双重认可。回顾创业几年来的历程,闫龙涛感慨,“团队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始终保持创业初心,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项目前进。”


如今,团队正朝着“永续经营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长远愿景迈进,持续推出更适合中国患者的医疗器械。这份信念,始终贯穿于团队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攻关,也让他们在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浪潮中,走出一条兼具温度与硬核实力的道路。


图片

产品照片



鞘内镇痛泵团队用五年的坚守,将临床医生的仁心、工程师的智慧和商业的敏锐熔铸成一把“镇痛钥匙”,为晚期癌痛患者打开了无痛生活的大门。真正的医疗创新,不在于技术的炫目,而在于让每个被疼痛折磨的生命重获平静与尊严。未来,他们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镇痛之路上深耕,用专业与温度照亮更多患者的希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