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句‘why not build me a hand?’让他成为了“互联网+”大赛金奖得主

发布时间:2022-06-22浏览次数:251

10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西南昌大学落幕。清华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专铸科技获得总决赛金奖。

创业很难,值得挑战!获奖后,团队CEO陈威廉谈到此次获奖最大感受:获得此殊荣,很大原因是项目对社会情怀和人文精神的赞颂。

项目介绍

专铸科技成长于清华,团队本着“以智助残”的经营宗旨,在人工智能时代,利用好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发挥低成本增材制造应用,同时顺应万物互联的交互网络时代发展。

通过组建一支高素质、重创新、强思维的员工队伍,最终生产创造能够全面智能化的康复及残疾人群生活用品、专业康复器材、并搭建针对康复及残疾人群的教育、就业的闭环生态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康复及残疾人群就业和贫困问题。

同时,专铸科技还将在此基础上将仿生义肢软硬件创新技术与业务横向发展,同步针对人体增强,数字化体感(针对VR/AR/元宇宙系统的机体连接),联通搭建工业生产渠道,以及未来朝着规划STEM教育等业务拓展的方向。

获奖感想

谈起创业和比赛的区别,陈威廉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从一个“创业项目角度”,残疾人市场相对局限,一群本科生在做医疗器械,从“创业投资角度”,开始没想过会斩获“金奖”。但一切的结果似乎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推动。作为有冲劲儿的当代青年创业者,想用年轻人的激情和务实的技术去帮助残疾人。

归根结底比赛和创业存在相似性,比赛也是对项目整体性的考核。本次斩获金奖,对项目认可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潜在的问题。

陈威廉说,例如团队运营、人员管理、技术突破等等方面,这无疑对年轻团队的一种考验。历经比赛时的每次答辩,正是对自己创业这条路径的验证。就我们项目而言:为什么要线上定制义肢?为什么价格能做到比别人便宜?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都要扎实。评委们也都是投资界专家,每次交流,都会带给团队新的启发。在一轮轮答辩中对创业项目论证、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正是“金奖”传达的创业精神。

得此殊荣,感谢团队成员之外,更要感谢创业路上帮助和培养专铸科技团队的清华大学的老师和校友们。感谢清华x-lab、清创汇智还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帮助。

创业初心

谈及项目初心,陈威廉说,可以追溯到自己14岁的时候。14岁那年自己有幸和著名残疾人演讲家尼克·胡哲先生共进晚餐。交谈中尼克·胡哲先生开了个玩笑,他说“Will, you want to be an inventor, why don’t you build me a hand?”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我还是一直放在心上。之后我便对智能仿生和机器人领域有了很浓的兴趣。

来到清华后,威廉未忘初心,怀着最初的设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组建了专铸科技。目前团队是由清华机械的陈威廉、计算机的王冠、医学的龙芯、经管玉婷和哲学系的钲淘五名本科生组成,他们各自在自身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大家的共同愿景都是希望能够以智助残。整个过程中经历了独立选题,自主研发,共同创新,在没有借助导师已有成果的帮助下,团队成果做到了智能仿生义肢硬件和软件上的创新,未来希望通过使用智能科技,还万千残疾人失去的自由度。关于承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足够好,未来也会持续创新追求更好。

学习赋能

单一的知识体系不仅无法满足创业的需求,更会狭隘创业者的眼界。专铸科技项目团队作为清华x-lab的在培团队,通过参加平台的各类活动和学分制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科交叉,集合各个方向的专家学者的经验和建议,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有梦想很容易,践行梦想的过程更需要坚持和努力,在清华x-lab举办的2019第一届新生大创意比赛中,陈威廉参与了4个创业项目,并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创业者的脚步永不停歇,不仅仅要持之以恒,更需要勇于创新,通过不停学习,让自我赋能。陈威廉通过参加清华x-lab和MBA中心合作的MITSloan商学院的三明治课程,通过和授课老师及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从而把美国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带到自己的创业思考中。给他影响最深的是参加沈拓老师主讲的《精益创新实践》,通过短短5周的学习,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创业,更对如何做人做事,甚至如何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陈威廉说,清华x-lab对于创业者而言,更像创业路上创业伙伴的避风港,很大程度降低了作为工科生在创业过程中“犯傻”的风险。很多清华人都想创业,但都被“未知的恐惧”劝退了。

马云曾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清华x-lab对于清华学生而言,“让他们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没有那么难,清华创客,向前一步,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