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了天平链发布暨建设、管理与应用研讨会,对天平链的建设原则、建设模式以及建设成效的情况、《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证据平台接入与管理规范》及相关操作细则等内容进行发布。
清华x-lab区块链3.0研究院院长钟宏受邀出席,并围绕数字经济主题进行分享。钟宏提出,2019年是数字经济“上链”元年,中国将迎来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钟宏表示,区块链法院是司法上链的关键一环,天平链是经典区块链思维的体现,区块链法院接入和管理规范提出三级节点接入,分级权限管理等思路具有开创性,可能成为未来新型法院数字治理架构的样板。北京互联网法院为核心节点的数字司法联盟成员单位,下一步应加强实践创新和开展全国普及。用区块链法院体系,赋能数字经济,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引擎。
清华x-lab区块链3.0研究院院长钟宏(左二)围绕数字经济主题分享
天平链正式发布
据悉,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是由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百度公司、信任度科技公司等国内领先的区块链产业企业共建的电子证据平台。实现了电子数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
在司法实践中,天平链一方面可以对当事人上传到电子诉讼平台的诉讼文件和证据进行存证,防止篡改,保障诉讼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进行过天平链存证的诉讼证据进行验证,解决当事人取证难、认证难得问题。
天平链自建设之初,即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坚持互联网思维,体现共建、共治、共享,体现平等、民主、开放等理念,充分发挥合作共建方在需求分析、政策指引、技术创新、方案落地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还积极联合司法鉴定中心、公证处、行业组织、大型央企、大型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平台等作为天平链的节点,共同背书、共同治理。天平链司法共治的服务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首先向天平链正式发布、运行表示祝贺。他指出,北京互联网法院体现了开拓的精神担当,天平链依托互相支持的联盟解决证据的保存和认可,为全业务网上办理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提高了智慧法院建设的水平,意义重大。要更好发挥天平链的作用,为新时代的司法文明贡献宝贵的实践。最后,许建峰指出在全国法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中,希望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司法和科技更好结合,做好排头兵。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天平链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创新和突破,天平链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各级主管机关、产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大力支持。未来,天平链将继续秉持建设的初衷,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律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在政策理论研究、技术服务创新、生态运营建设等方面,广泛邀请各类社会机构参与,积极探索并持续创新,为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司法治理体系贡献重要的探索经验和理论创新。
接下来,为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探索司法区块链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立了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实验基地。
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何小龙,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共同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实验基地揭牌
“数说”天平链
“天平链”运行三个月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搭建“天平链”存证平台,不断丰富天平链生态,目前已有的生态包括:版权、著作权、供应链金融、电子合同、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
司法区块链节点建设共17个,完成24个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数据平台和存证平台之间的应用数据对接。截止到12月22日,天平链在线证据采集数据近100万条。
当事人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材料全部通过“天平链”进行了存证,截止目前存证材料数已达187623条,验证证据文件316个。
司法应用效果
1、验证程序更高效
与传统的取证程序相比,天平链存证相对更加简洁,对于区块链平台存证的安全性、可信度的审查前置,对于证据是否一致性都可以通过后台的技术支持进行检验,对于上链证据的一致性直接通过后台进行检验,验证程序更加快捷、高效,节省了资源,极大提升了司法效率。
2、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证据一致性验证前置,电子诉讼平台会直接进行标记,实现技术与法律相分离,对于验证了技术标准的平台,呈现在法官面前的是一份已经经过校验的证据,当事人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该证据的真实性基本没有问题,法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证据所体现的事实方面。
3、权益保护更易实现
经与当事人了解情况,采用区块链存证、取证的费用较比传统的取证费用低,而且可以自行操作。
4、促进司法信任体系构建
在涉及区块链取证的案件中,当事人对于证据真实性的认可度更高,鉴定启动率大幅下降。当事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表现更加诚信,易于开展调解工作,提高庭审效率,对提升审判效率和质量有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