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9首届清华学生大创意挑战赛决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13浏览次数:124

2019119日,中关村管委会作为指导单位,由清华大学校团委主办,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清华x-lab、清华大学学生科协、清华大学ICenter联合主办的清华学生大创意挑战赛决赛,在经管学院伟伦楼国际报告厅举行。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比拼,来自27个院系的145支项目,总计291名同学参与。这其中还包括38名留学生,涵盖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新加坡、刚果金等近13个国家。最终34支创意项目脱颖而出,站上大创意挑战赛总决赛的舞台。经过激烈角逐和严格的评委审定,最终,来自环境学院18级硕士张笑颖同学提出的创意项目——搬运月球上的氦3拨得头筹,斩获金奖。

(一)关于大创意挑战赛

大创意挑战赛以“关注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意”为核心定位,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转型与突破,面向人类的问题和需求,彰显清华大学的教育使命。

大赛定位于大创意,旨在发现、培养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打破清华同学的学科学术局限性,拓展学生们的创造力空间。

大赛分为创意征集、需求分析、方案提交、新生赛、晋级赛、总决赛等阶段。赛事同期,将为学生举办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把领导力、创造力、思想力和执行力“四力”的提升与创新力的提升相结合,鼓励建立跨学科团队,鼓励学生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仅关注个人成长,更要关注社会与世界,从而成长为未来的创新人才。

(二)资深专业人士担任现场评委

本次大赛的评委,由清华控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金海年、启迪环境党委书记董事长文辉、碳9学社创始人冯新、原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裁马占春、iCenter党总支书记汤斌、清谷逆创创始人夏淳、相泰资本创始人王秋虎这些专业机构的资深人士担任。

比赛开始前,评委们对比赛规则再次进行深入了解。首先,每个团队在规定时间内阐述、展示自己的创意项目。随后,由评委团对团队进行提问、点评。并参照所解决大问题重要程度、项目创新性、产品及服务商业化可行性、报告水平、综合评语五大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根据综合得分,为三十四个参赛团队的表现做出最终的评判。

(三)大创意启发思想、提升创造力

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老师致开场辞。毛老师表示,今天在伟伦楼报告厅和各位评委、老师、同学齐聚一堂,围绕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开启首届清华大学大创意挑战赛的决赛。

为什么要做大创意挑战赛?清华的学生往往手上有锤子,也就是大家的技术都不错,可是却找不到问题,找不到钉子。最后往往是一些校园创意。

大创意的产生,能够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影响力?围绕这个问题,清华x-lab推出了一个针对清华学生的大创意挑战赛。这里的“大”实际上指的是“伟大”的创意,对社会问题我们怎样去了解,需求怎样去发现?怎么让同学能够打开视野,让同学能够不止关注自我,关注身边的生活、学习,而是应该放眼整个中国乃至全球去寻找问题。

所以我们想用大创意挑战赛这样一种方式来引导大家往这个方向努力,去启发内在的思想、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举办清华学生大创意挑战赛的初衷。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MIT,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中都有类似的活动,比如MIT就有Great Idea Challenge,伯克利叫Big Idea Challenge,这说明世界顶级大学的学子们的志向、抱负、担当是一致的。清华的学生,作为中国最优秀大学的学子更应如此。

借今天这个场合,我把我看到的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的创业者十个典型的行为模式,分享给在座的同学们。第一点,让爱循环,让帮助得以传递;第二点,会讲故事;第三点,是朋友也是对手;第四点,追求公平;第五点,预备失败;第六点,多元性、开放性的态度面对所处环境;第七点,要努力的成为榜样;第八点,自信;第九点,不求完美;第十,合作共赢。

(四)选手思辩有力,精彩纷呈

伴随着毛老师热情洋溢的致词,大创意挑战赛正式拉开帷幕,即将展示创意创新项目的34位参赛选手,用独特魅力将这个舞台渲染的更加精彩!

决赛现场的选手,从数百名清华在校学生、校友中产生。所涉及的项目来自智能软件、人工智能、消费科技、教育创新、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经过初赛、半决赛的激烈比拼产生。

比赛现场,参赛的34支团队依次上场,每个团队有5分钟的宣讲时间,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全方位的介绍项目的核心技术优势,潜在用户群体、竞争优势及项目发展计划等核心信息。

评委们认真倾听后,关注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现场陈述是否有逻辑性、项目核心是否聚焦、项目方向和用户需求是否匹配、项目迭代创新能力如何持续等多个维度。

面对评委老师的询问甚至质疑,这些年轻的学生思辨有力,充分展示项目本身的创意与创新,选手们的态度谦虚谨慎,得到了评委们的积极回应,答辩环节精彩纷呈。

(五)项目丰富多彩

参赛项目丰富多彩,来自刚果金的经管学院管理硕士杰喜同学,带来了自己研发的weCareer智能职业规划助手项目。

杰喜介绍项目核心就是为了帮助中国企业了解非洲,并且快速获取非洲市场的行业资讯,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个资讯平台帮助中国企业对接非洲企业或者政府的项目。

同时项目还可以带领中国的企业家或客户去非洲旅游,还可以帮助那些已经进入到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咨询的服务,比如说帮助他们了解非洲的法律法规、文化等信息,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招聘的服务。

杰喜认为近几年中国和非洲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得到加强,从行业与市场分析角度而言,这个市场的潜力巨大。

参赛项目的答辩环节同样精彩纷呈,评委针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直接且真诚地和选手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自我的拷问。

主要致力于引导健康的阅读习惯养成的智能文旅融合APP项目团队,创始人是19级建筑学院陈树怡、美术学院甄雪婷、计算机系王子腾。他们认为阅读能使人从个人发展层面到文化交流层面不断梯度递进,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国内现在的阅读状况、阅读深度令人堪忧。所以,不管身处怎样的阅读大环境,每一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的阅读习惯。基于此问题,团队研发的APP便应运而生,试图作为外力进行新的探索。更好的贯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古训。

团队叙述完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之后,评委对一款APP如何能解决“人们不爱读书”这一习惯产生了好奇。评委们感叹,有些专注于创业者学习型社群的工作者,理论上,应该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创业者都不爱读书,如何解决人学习动力的缺乏?资深专家也在苦寻方案,希望这些创新进取、朝气蓬勃的清华学子能找到答案。

(六)比赛体现了清华精神

经过近5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参加决赛的34支团队均已完成了展示环节,利用紧张的统分环节,评审老师对今年的项目特点进行了深刻的概括性点评。

清华控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金海年先生说,参与评委工作深刻感受到,虽然很多的同学是刚刚入学九字班的新生,但是大家的创意、想象力、以及执行能力,体现出了清华行胜于言的精神。

评委说了各种各样的疑问,正因为这些问题存在,才更需要清华的学生去践行,去体现清华精神。

9学社创始人冯新先生进行点评时表示,有些项目如果站在一个专业的投资人或者专业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还有距离。但是参赛的学生,学习能力特别强,放眼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个创业企业从startupIPO,你把它当成一个研究的对象,是一个过程。当你去研究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时,有规律可循,0-1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1-10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10-100又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方向、团队、股权、融资上,你在创业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创业者统统都遇到过。想将一件事情做到系统性成功,这就要总结方法。

企业家干什么呢?企业家要掌握隐性规律,显性规则从小到大通过各种教育体系,通过媒体传播都会了解。但隐性规则是什么呢?很多人说不清楚,这就需要学习。我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跟清华更多的创业者就创始人成长这一话题,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

(七)通过创新突破自我

经过五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搬运月球上的氦3、乐玩街、易善教育三个项目在本次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前三甲的优异成绩。搬运月球上的氦3喜获2019清华学生大创意挑战赛总决赛金奖。

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李论博士代表校园团委做总结发言中提到,本次大赛在跨学科、跨专业和跨文化的交往中,参赛同学为我们展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新奇创意,以及富于社会关怀、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解决方案,令人赞叹。

在多年从事创意创新创业的支持与培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意不同于创新,创新亦有别于创业,学生时代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探索和尝试,能够有效地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助力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作为老师更应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并不是说要在同学们社会阅历尚浅、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拔苗助长,让同学们都成为盖茨或扎克伯格式的创客英雄,我们的关注点聚焦在育人,我们期望在我们的支持和鼓舞下,同学们通过创新创业,能够突破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随后,李论副书记分别从创意萌发期、创新攻坚期、创业拓展期三个阶段浅谈自己的想法,为同学们拓宽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