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清华-日内瓦大学社创项目x-Change的首发团一行8人,在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老师的带领下,带着饱满的热情,开启了为期5天的深度学习之旅。这次学习之旅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日内瓦丰富的SDG生态系统,帮助项目参与者系统地学习社会创新的理论知识、实践和先进经验,提升在SDG创新项目上的理解和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社会创新事业的发展,并扩大中国社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一日:初窥可持续发展目标,学习之旅扬帆起航
26日上午,学习团队一行来到日内瓦大学创新园区(Innovation Park)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空间(SDG Solution Space),受到了日内瓦-清华合作项目日内瓦大学方面负责人 François Grey教授和Thomas Maillart,以及瑞士团队的热情欢迎与接待 。曾经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的David Nabarro先生向团队成员们详细地介绍了他所负责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诚布公地和大家分享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的故事,并且非常认真地回答了大家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下午,团队一行来到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万国宫,继续学习和了解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验室(SDG Lab)的顾问Kali Taylor 女士带领着团队参观了万国宫内的大会堂(Assembly Hall)、人权大厅(Hall of Human Rights)和理事会会议厅(Council Chamber),并在现场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相关情况。
随后,团队来到联合国图书馆,进行了别开生面的黑客马拉松(Hackathon)活动,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交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各个学习小组发挥各自的创新思维,阐述了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三个重要目标:高质量教育(Quality Education)、良好的健康与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和零饥饿(Zero Hunger)的理解和建议。
第二日:检视企业社会责任,体验社会创新无穷魅力
27日上午,团队回到日内瓦大学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空间(SDG Solution Space),学习和探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影响力。瑞士B-Lab的创始人和主席Jonathan Normand先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由美国非盈利组织B Corp 实验室(B-Lab)发起的B型企业认证(B Corporation, 简称B Corp)。这一认证强调企业重视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平衡,而不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帮助企业检试自身的社会责任。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600家B型公司,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钟表制造是瑞士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也是此次学习之旅不容错过的一项重要内容。Agenhor SA公司位于日内瓦郊区,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钟表设计和制造企业,专注于设计和制造机械表最为精密与核心的部分——机芯。他们为许多著名的时尚品牌设计了机械表的机芯,获得了无数大奖,包括素有“钟表奥斯卡”之城的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Grand Prixd'Horlogerie de Genève)。
随后团队走访了位于距日内瓦机场不远处的瑞士与法国边境上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这里汇萃了全球粒子物理领域的顶尖级人才,从事着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研究。他们试图从构成今天物质世界的微观粒子中探寻100多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的秘密,从而揭开宇宙起源的本质。位于地下100深处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完美结合,也是科学家们揭开宇宙起源奥秘的利器。
CERN不仅仅是一个尖端的量子物理学实验室,更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量。我们今天所熟知的3W网、计算机网格技术、手机触屏等新技术,最早都是诞生在这里。那么,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实验室,是如何为社会提供创新发展驱动力的呢?CERN下属的IdeaSquare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开放式的合作创新平台。IdeaSquare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工程师、社会机构和学生,共同创造新想法和开发新技术。这里不仅仅有先进的会议室、项目空间、快速成型设备以及各类创新项目,更重要的是,这里所秉承的理念“挑战固有的思维和假设,创造新的可能性”在激励和鼓舞着无数人。在IdeaSquare,团队偶遇了CERN的欧洲项目组高级主管 Pablo Tello先生。他正利用休息的空闲时间来IdeaSquare指导来自大学的学生团队进行创新项目。于是,团队成员们非常有幸地聆听到了一场关于创新的小讲座。Pablo详细地解释了CERN探究宇宙起源的使命,讲述了IdeaSquare的创新故事,分享了他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并且与大家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正是有一批像Pablo Tello先生这样的乐于分享、勤于思考、敢于突破的研究人员,CERN才能够站在引领世界创新发展的最前沿。
第三日:系统学习社会创业理论,社创知识能力体系再升级
28日,在施瓦布社会创业基金会(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主任 Katherine Milligan女士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了社会创业理论(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heory)。通过Katherine的教学,团队成员们了解了社会企业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创业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成功的社会创业案例和经验,以及社会企业的价值和意义。Katherine还邀请了Naya Jeevan 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Asher Hasan先生,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从巴基斯坦接入课堂,为我们分享他的社会创业经历和体会。
一天紧张的学习结束之后,日内瓦的主办方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惊喜。来自阳光动力(Solar Impulse)公司的Willem Hasselt先生向大家讲述了全球首架不耗一滴燃油、完全用太阳能作为动力的飞机阳光动力2号(Solar Impulse 2)完成环球飞行的壮举的故事。
2015年3月9日,飞行员Bertrand Piccard和Andre Borschberg驾驶着阳光动力2号从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启程。经过15个月的飞行,环绕地球一周后,飞机于2016年7月26日安全返回阿布扎比,开创了飞行史上的新篇章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探险,它还向人们展示了环保技术也能投入到实际应用,从而揭开了能源史上的新篇章。随着这次环球飞行的巨大成功,阳光动力基金会(Solar Impulse Foundation)应运而生。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征集1000个使用清洁能源和具备盈利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的商业应用。
第四日:拜访日内瓦孔子学院,探究日内瓦SDG生态系统
29日,团队来拜访了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并在孔子学院与来自日内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进行了座谈,认真学习和了解日内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生态系统。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1年。学院坐落在美丽的莱芒湖畔,典雅的小别墅在远方阿尔卑斯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恬静与祥和。置身其中,让人躁动的灵魂瞬间得到安抚和洗涤。
日内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Basile Zimmermann先生热情地欢迎了团队的到访,并且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情况。作为中瑞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在两国的自然科学合作、文化交流、人员互访和经贸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随后,参加座谈会的四位嘉宾分别对各自的工作和项目做了介绍,并与团队成员们进行了热烈的座谈。日内瓦州政府经济发展和创新部门的负责人Nicholas Niggli先生详细介绍了日内瓦地区的情况,特别是作为一个金融科技中心丰富的内涵。
日内瓦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Joachim Monkelbaan先生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精彩讲述了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五日:对话日内瓦商业精英,学习之旅意犹未尽
30日,在学习之旅的最后一天,团队拜访了位于日内瓦市中心的瑞中经济协会日内瓦分会,并在那里与日内瓦的部分商业精英进行了交流。
瑞中经济协会是总部设在苏黎世的私人性质的联合会。协会成立于1980年,现有700多个会员,是瑞士最大的商会之一。多年来,协会为中瑞经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瑞士隆奥达亨银行(Lombard Odier )全球公益事业部主管Maximilian Martin先生分享了他对公益机构、创业企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他介绍了当前世界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一些重大机遇。同时,他还特别讲述了日内瓦地区的投资、金融和公益事业生态环境,以及创业企业可以如何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获得相应的资源和支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发展中心合作伙伴和网络部门负责人Bathylle Missika女士介绍了全球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她分享了一些公益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以及企业在与公益组织合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交流活动的最后,瑞中经济协会的主席Christophe Weber先生用非常诙谐幽默的方式,结合他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全球新局势(the new global context)的理解和想法。他诚恳和睿智的分享深深地打动在场的听众。
五天的学习之旅是短暂的,但却是收获满满。作为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地分享了自己几天以来的感受和收获。大家在这里深入地了解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学习了社会创新企业、了解了瑞士和日内瓦丰富的创新生态系统、感受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魅力,也对自己的学习、项目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和感悟。
报道 | 陈斌、清华x-lab国际发展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