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26日,由清华x-lab与天大宣怀学院共同主办的、2018首届高校“双创”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兄弟高校、从事“双创”教育工作的3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就双创教育实施中所体验、所思考和所感悟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对未来双创教育的设想进行了开放、公平、充分的交流,碰撞思想,启发思维,探索更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放下和重启双创教育的新旅程。
本次经验交流会,参加的都是各高校具体从事“双创”教育的老师,在议程安排上将经验分享、会场内外讨论、培育企业走访、培育赛事活动现场观摩相结合,注重多方对等的交流、探讨而非课堂讲授。
如期开启的经验介绍,一开场就将参会代表们带入了思维碰撞的境界。
在校师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是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李纪珍老师,发表了关于“如何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新项目”的演讲,启发了大家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深深反思。与会人员结合自己学校实际,进行了讨论,大家都认为,采用合适的回报分享机制对推动该项工作非常重要。
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老师有着国内外长达十几年工作经历,并且她在MBA职业发展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团队培育舞台上,也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她介绍了清华x-lab在构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平台”上,所做的很多探索和开创性工作。
毛东辉主任强调,“中国经济要以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创新型企业和组织,大学要担当起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 清华x-lab一直坚持着做教育公益平台和人才培养为先的初衷。她提出“创新创业并非大学所长”,即使对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也不例外,因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成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的关键举措。这个观点既是对李纪珍老师演讲主题的一种解答,也是清华x-lab行动方案的真实写照。
由清华大学十五个学院共建的清华x-lab,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学科交叉”,它着重“聚集资源、共建生态”,“学科交叉、探索未知”,“国际交流、拓展视野”,“专注教育,不关注创业项目的多少,重点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技能与认知”,“释放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创业领导力”,通过各种训练营、马拉松活动开展“行动式学习”,首创国内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等做法,不仅博得了老师们的极力认同和赞许,还引发了兄弟院校同行老师们关于师资、教育内容、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合作的探讨。
天大宣怀学院院长、教授施亮星老师,在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双创教育体系搭建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不仅介绍了天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也对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行为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企业家精神就是将一个新的创意和发明转化为成功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能够应对更加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世界的未来领导者”。在实践中,天大宣怀学院提倡校企合作“鼎新革故、践道化成”,以学生为中心,以使命为引导,实践着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通过空间、基金、活动、论坛、辅导、集训、竞赛等形式多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设计、IDBE培养方案设计;紧抓新工科建设带来的契机,发展教育等独具特色的做法,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扬。
清华大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入选2017院士候选人的陈劲老师,不仅是“自主创新”理论的国内外率先提出者,而且在“全面创新、整合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理论体系和方法构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陈劲教授认为,创新不仅是世界经济新增长的刺激,也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公司利润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面对不确定的时代,中国创业者面临着三大挑战:1)从微创新到战略创业;2)从商业创业到科技创业;3)从商业创业到社会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者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激发伟大创意”。因此,他高屋建瓴的提出,中国创业者要努力实现三个必须,即“创业必须基于独特的创意、创业必须具有战略规划、创业者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
创新作为技术知识和市场需求融合与转换的过程,是一个产生价值的战略性活动。创新是一个复杂、非线性、多角色、多方联络的过程,教育、社会和创业者自身都要容忍失败。对创业者来说,创新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陈劲教授介绍了国际创新创业实践,分析了美国等国家保持雄踞世界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原因,认为美国在创新政策上:鼓励改变世界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头脑,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风险资本。这三个因素是关键,同时社会整体对创业失败的容忍也是重要的文化因素。
陈劲教授认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激发我们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能力。我们的创新创业也要“改变世界”,创业教育要帮助创业者“改变心态”,即使面对失败也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陈教授自己也是将“课堂上形成创意与商业接轨”的实践者,这种方式的授课不仅传授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产生的项目还能得到资本投资。这些理论激起参会老师们观念上的极大震撼,启迪着大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讲授模式提升到世界级水平高度。
整合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泰资本合伙人兼CEO、清华大学校友王秋虎先生,是个有着多年成功创业和投资经验的投资人、创业者,跟清华x-lab等高校之间也有着很多密切合作,他从投资人角度,畅谈了对大学双创教育的看法,也表达了与前来参加交流的高校进行人才、项目、资金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投资人拓宽了老师们看待双创教育的视角,实际教育经验分享让参会老师们觉得更是“收获满满(河南工程学院 王宏教授语)”。
清华x-lab教育总监张庆老师、培育总监战颖老师、品牌总监陈焱老师,分别介绍了清华x-lab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课程设置,团队培育辅导、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为核心的赛事活动的实际操作,都是多年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总结和改进得到的经验,与会老师们都表示干货满满,希望能更深入的交流。
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研究院院长,成创空间创始人和成创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宫冠英,身兼学者和投资人身份,就高校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挑战、机遇以及成创空间的措施、对创业者的辅导重点内容,取得的成果及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总结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参会代表建设适合自己特点的“双创”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示范。
有过高科技企业基层到高层的丰厚的实践积淀、也有着多年投资经历的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创始合伙人戴永先生,深谙高校创业和创业者的现状,介绍DNA基金状况的同时,也分享了对创业和创业者的心得体会。核心技术缺乏、商业模式不清晰、团队战斗力差、盲目追风口、项目造血能力差反映出创业者在市场意识、商业经验、创业能力、心里素质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这些看法让参会老师们思考如何从投资人角度上去改进和创新未来教育设计。
清华x-lab前首席培育教练陶锋老师在多年工作时间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创业方法论》,他关于创业哲学、创业方法、创业教育的理论方面深入浅出的介绍,辅导团队中鲜活的例子,对相关理论的解析,收获了参会老师们许多赞许。
课堂中,嘉宾演讲、经验介绍、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与汇报穿插进行,积极互动交流,真切感受思想上的冲击与震撼,极大的提高了交流的效果。
25号下午,大部分参会嘉宾参与了清华x-lab培育团队参观活动。在纳米疏水材料项目公司“易净星”,与会代表听到项目团队创始人之一、CEO肖鹏飞,介绍了项目从创意到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老师们积极提问,从中体验和验证清华x-lab的做法。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却不失时机叮嘱肖鹏飞在市场开拓上要专注,先集中力量在某些领域做强再拓展其他领域。
同方基地参观的“小白世纪”,尽管目前该项目已经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办公条件仍然不宽敞,参观老师们挤在狭小的会议室内,听取了杜强CEO介绍项目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已经由图形搜索进步到做医疗图像识别,目前已经跟多家医院开展了合作。毛东辉主任对其市场拓展非常关切,主动提出要协助其对接长庚医院。
在海淀区智造大街创业启航基地,参会代表参观了清华x-lab在培育项目。该基地是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一个半仿真创业训练基地,清华x-lab三创教育平台和启迪之星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服务和教育管理。参会老师代表参观了“真机智能”等项目,这些项目团队在清华x-lab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成长,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清华x-lab场地时,与会代表对整个场地的功能设计、布置,办公空间、活动空间利用状况等都非常感兴趣,大家在活动场所的多功能椅子体验了一次久违的当“学生”的感觉。
26日,清华大学“校长杯”挑战赛前十强决赛如期举行,部分参会代表观看“校长杯”决赛的全过程。座无虚席的赛场中,参赛队伍展示出来的真诚与机智和精彩的水准,评委们思维理性的提问,博得场上阵阵掌声。来自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的陈超逸老师(天津市重点打造的、承载着国家与天津市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命的院校),说出了与会代表的心声:“'校长杯'选手们的精彩路演与评委的专业点评几乎就是教科书般的创业实训”。
三天的经验交流会,时间尽管短暂,但是却给参会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代表还参加了27日的青藤创新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希望一起参与,投入到新的网络信任、分享组织,成为资源的贡献者、分享者和收益者。
报道 | 廖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