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创新与创业:中国洞察》|| 第四课:百济神州——创新药物研发,让中国的肿瘤新药研发与国际接轨

发布时间:2017-11-14浏览次数:61

10月17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x-lab及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设计并组织实施的《创新与创业:中国洞察》第四次课程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正式开讲。本次课程内容为生物、医药及健康服务行业企业参访及行业领军企业CEO讲座。第四次课程中,全体课程同学到访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植根于中国、立志做全球抗肿瘤新药创制引领者的百济神州,并拜访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次课程的授课嘉宾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百济神州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博士。王晓东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也是华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2003年4月,王晓东博士和邓兴旺博士一起受聘共同所长,筹建北京生命技术研究所;2010年之后回国担任北京生命技术研究所所长;2011年,创办了百济神州,开拓了癌症治疗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讲座的第一部分,王晓东先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之路。1991年,王晓东拿到博士学位后,师从诺奖得主约瑟夫·戈尔茨坦(Joseph L. Goldstein)和迈克尔·布朗(Michael S. Brown)做博士后研究。在做博后期间他观察到导师与工业界经常开展合作,参与很多小公司的研发和发展,还帮助辉瑞公司开发降血脂的药物立普妥(Lipitor),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并为自己如今创业埋下伏笔。他谈到,药物研发公司更加有利于将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在做生物学研究的时候,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动物、蛋白或者DNA,研究往往比较单一。而生物体十分复杂,在药物研发的时候会考虑的更加全面,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手段来进行研发,比如,遗传学、生物科学、结构生物学、化学等。

接下来,王晓东博士介绍了中国目前医药研发的不足之处。虽然在中国有几千家制药公司,但是只有少数的几家是真正称得上现代化的制药企业。现代化的制药企业,就一个标准,产品能不能像中国其他产品一样全球销售。由于药物研发和生产门槛很高,国产药物很难走出国门,卖到欧盟或者北美地区。另外,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的人才也很缺乏。而百济神州主要从事原研药物开发,而且在国内国外同步进行,为以后的全球上市打下基础。

稍后,王晓东博士还向同学们讲解了百济神州致力于做现代化制药企业的发展之路及最新举措。2016年2月3日,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2016年第一家赴美IPO的中国公司。百济于三年前已经开始布局小分子药物的商业化生产,今年在广东,百济投资23个亿要建大分子的生产车间,生产中国顶尖的蛋白药。最后他谈到,目前国家政策是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制药行业也要积极响应。不仅要让大家都有药吃,而且还要吃上好药。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好的创业时机。

演讲环节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踊跃提问,王晓东博士就同学们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

课程最后,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高建教授为主讲嘉宾——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百济神州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博士颁发授课证书。

课程当天,同学们还参观了百济神州药物研发中心,近距离观摩药物研发实践、详细了解百济神州的创新肿瘤药物研究项目。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同学们通过观看介绍视频,系统了解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建立过程、运行机制及发展沿革。此外,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行政办公室副主任倪建伟还介绍了目前所内最近研究状况、优秀科研人员以及他们的科研成果,并进行了小型的学生问答会。

《创新与创业:中国洞察》课程是一门2学分32学时的全校性选修课程,也是研究生院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之一。课程由清华经管学院、清华x-lab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于2017年秋季学期共同设计并组织开设,共含8节课及4个辅助教学单元。课程内容包括中关村园区发展历程介绍、企业参访、创业马拉松闭门训练营、线下导师辅导、期终答辩五个部分。选课学生110名,来自包括经管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美术学院在内的十多个清华院系。

文 | 官刘员、黄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