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长杯十强故事汇 || 空气洗手:引领节水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7-05-31浏览次数:232


本期主角:沐羽科技

沐羽科技团队,2017年2月加入清华x-lab。他们提出的“空气洗手”的概念,利用最廉价易得的空气代替用于冲走污渍的水,实现“以气代水”。基于流体均可携带污物的共性,高速气流不仅可以起到“携带”脏水和脏物的作用,同时由于气流的冲击力,也能够促进脏污垢的瓦解,改善洗手效果。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和对比发现,针对空气洗手装置在汗液、油渍等污染物的洗手洁净度,采用空气洗手可以实现与常规洗手相同的清洁效果,但其所能实现的平均节水率却高达90%,远高于市面上节水产品的节水率。

团队成员

李启章,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6级博士

黄亚玄,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杨继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本科

谢屹鹏,清华大学,水利系,2016级本科

刘梦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本科

陈亮潇,清华大学,化学系,2015级本科

江振宇,清华大学,电子系,2016级本科

故事开启……

一个诞生于食堂的“玩笑”

晚餐时间的食堂人潮涌动,几个男生正围坐在门口附近的一张桌子旁讨论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的参赛项目。苦于没有好的创意,讨论的氛围渐渐变凉。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有人看着不时喷涌着水流的洗手台冒出了一句:“这样洗手要浪费多少水啊?要是能用空气洗手就好了。”正是这句无心得像句“玩笑”的话,让他们兴奋异常。“是啊,谁说空气不能洗手呢?”于是乎,就是这样一个在食堂里偶然萌生的想法——“空气洗手”,成为了这群人此后一整年的忙碌重心。

空气洗手,这个想法乍一听起来很荒诞,但是如果能够实现的话,无疑将产生非常巨大的价值。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这群学生发现,从原理上来说,基于流体的共性,若成功实现高速气流代替水流用以冲洗双手,则有望实现极佳的节水清洗效果。

无中生有,挑战不可能

既然理论上是可行的,为了将这个看似遥远的创意变为现实,能源系学生李启章在2014年底发起组建了一支综合型研发团队,并在此后的一年里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项目研发过程里。

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彷徨、失败,历经将近一年的辛苦研发,第1台空气洗手装置终于在学校实验室研发成功。该空气洗手装置,通过二次雾化原理,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同时,可以节约90%的用水!

2015年9月,“空气洗手装置”项目斩获“第二届全球重大挑战峰会”学生日竞赛单元的唯一金奖。国内外专家对这款高节水率洗手装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肯定,让团队成员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既然这款装置真的有价值,为什么不将它做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让它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去呢?

不忘初心,笃定前行

李启章团队在2016年1月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注册了公司——沐羽科技。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第一代产品重力驱动空气洗手装置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发出了更具市场普适性的第二代产品——电力驱动空气洗手装置,其耗电功率从300瓦降低到了80瓦。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如果传统的洗手过程消耗了10元水费,使用电力驱动空气洗手装置则只需消耗1元水费和0.7元电费。对于绝大多数的公共场所而言,都可以在装置投入使用后的半年内收回所有成本,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同时,装置的外形与普通的洗手水龙头没有什么差别,无需进行任何加工改造就可以完美适配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洗手台盆。

2017年2月,李启章带领他的团队加入了清华x-lab。清华x-lab所提供的场地、首都科技创新券、创业指导、投融资对接等支持,令他的创业项目如虎添翼。目前,沐羽科技第三代产品的研发与升级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并且在该产品之后将陆续推出带有其他功能的综合性中高端水龙头产品。新系列产品将向“更健康”“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并将目标市场从B端的商场、学校、政府大楼等逐步转向C端的私人家装场所,不断扩大产品线与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