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长杯十强故事汇 || Bino 3D视觉:为智能设备添加一双智慧的眼睛

发布时间:2017-05-31浏览次数:73

编者按:

当我们依然在对上一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参赛团队津津乐道时,新一届大赛的十强团队已经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华丽丽地站在了大家的面前。从今天起,小编将每天为大家讲述一个第四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十强团队的成长故事,让我们一起在他们的喜乐悲欢、坎坷坦途中,期待本次大赛决赛的最终结果。同时,你也可以在后台告诉小编,你觉得哪个团队最有科技范儿,你支持哪个团队摘得本次大赛的桂冠。

本期主角:Bino 3D视觉

Bino 3D视觉团队,2016年6月加入清华x-lab。他们以双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作为输入端,由嵌入式平台进行计算,实时输出视场内的景深信息,构建本地实时视觉系统,从而让智能设备能够进行三维测量,记录和识别路线,躲避障碍,识别人的动作,识人识物等。该系统还具备体积小、功耗低、适用性广的特点。目前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突破,核心算法已实现,第一版硬件demo已完成。

Bino 3D视觉项目展示图片

团队成员

李旭,工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蒋博,工学学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罗偲,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

贾广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3级MBA

李云龙,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

团队照片

项目展示图片

故事开启……

我的创业心:放弃百度,选择初创公司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如果把如今的职场类比做昔日的战场,那么Bino 3D视觉的发起人李旭,一定极具优秀士兵的潜质——李旭一直都想自己创业,干出一番事业。

201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集团和一家初创的民营公司同时向李旭伸出了橄榄枝。百度的offer无疑是诱人的。公司的名头、平台、薪资都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李旭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百度,选择初创公司。

“我要自己创业”,李旭回忆自己当初选择后者的理由时说道,“我想了解小公司怎样运转、创业公司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做个实干家:不断学习,积极思考

一个士兵如果只会幻想着当将军,也不会是好的士兵。任何美好的愿望想要生根发芽结出果实都离不开行动。而对于李旭而言,在自己创业之前,必须付出的努力,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在工作之余,除了学习初创公司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李旭还在研究自己所从事的机器视觉与人机交互领域内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李旭提醒自己,观察和思考在创业蓄力期同样十分关键。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旭接触了机器人这一话题,随即对它迸发出了兴趣。他马上通过各种渠道搜索信息,并进行比较。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机器人创业项目都只是语音交互智能硬件,最多算是Siri的变体。有些机器人还需要在服务场地铺设交错杂乱的线路,作为路径引导。视觉功能方面,有的具备基本的人脸识别功能,但对于一个机器人的视觉需求,还差得远。

而这些问题,正好与自己钻研的领域对口,是自己可以和朋友一起研究解决的,也正是市场空缺带来的商机。

借力x-lab:勇往直前,厚积薄发

总结李旭走入职场的前几年,他主要做的是三件事:学习、思考、以及观望。

虽然李旭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创业心,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成立公司。应该在自己从事的机器视觉、人机交互领域深扎几年,掌握核心技术,对行业应用有更深理解,再寻求创业机会。

对机器人视觉这块市场的发现,让李旭高兴不已。他认为,等待的时机到了。他和小伙伴放弃高额的薪资和悠闲的假日,开始购买电子元件、写测试代码,全职创业。

在创业阶段中最困难的时期,李旭团队与x-lab的相遇让他再次体会到母校的归属感,和温暖。x-lab给李旭团队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学习机会,让他们接触创办企业所涉及到的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并接受一些实战训练。x-lab还为团队提供了认识有经验的校友、老师、正在创业的朋友的平台。“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长久受益的宝贵财富。”李旭说道。

创业这条路注定崎岖蜿蜒,创业者会承受各种压力,面对各种困难,但是Bino 3D视觉团队不会退缩。“希望我们都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也在此过程中为自己人生轻绘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