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ACT TALK第三讲 创艺之路•一生有你

发布时间:2017-04-28浏览次数:169

4月25日晚,由清华x-lab主办的“ACT TALK | 艺术•创造力•科技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报告厅迎来了第三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我校89级校友,“水木年华”主唱,民谣才子卢庚戌学长与大家分享他在建从事建筑设计、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创作中的经历和故事。

在本次题为“创艺之路 一生有你”的主题演讲中,卢庚戌首先深入分享了他是如何从一位刚进入象牙塔的懵懂少年成为一位怀揣梦想的校园民谣歌手,以及成名曲《一生有你》的创作源泉与插曲。随后,更进一步揭示了“因为创造力,梦想从未止步”的创艺之本。

音乐帮我度过青春期的自卑与压抑。——关于音乐

当谈到走上音乐之路的个人经历,卢庚戌认为音乐为青春期的自己带来很大帮助。

1989年卢庚戌以营口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刚入学,面对系里众多各省市状元,便觉得对方挺牛的,然而越觉得别人牛自己就感到有些自卑。在食堂吃饭,女生特别少,很不适应,空气中弥漫着雄性荷尔蒙的味道,感觉特别压抑。青春期的压抑,外加些许自卑,便是他在清华渡过的第一个学期。

第二个学期稍微适应了一些,感觉慢慢习惯就好。他在中学时也属于校园风云人物,曾受很多女生的亲睐,进入大学以后相比落差太大。当时对“才子佳人”也心存幻想与憧憬。进到清华之前,梦到是白衣的你,拿着书校园里漫步,后来来到清华一看哪有漫步的,都是匆匆人群,骑着自行车特别快,争分夺秒地学习。

下半学期他找到自己的爱好:弹琴唱歌,在过去很多场合也说过是为了找个女朋友,才不得不去用“音乐”这一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弹起吉他的时候我一下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精神寄托。”

“中国校园民谣史就是清华的校园民谣史。”——关于校园民谣

卢庚戌在大二的时候第一次报名了校园歌手大赛,虽然那个时候吉他弹得不错,但最终没能进入决赛。原来清华学生平均水平太高,不仅弹得好,唱的也好,清华目前依然有着中国水准最高的校园歌手大赛。大三与魏晨阳(主唱),曲磊(副唱)组合,自己担任伴奏,获得校园歌手大赛第一名,还记得那首歌叫《梦中草原》。在卢庚戌记忆中,1994年参加大学生毕业晚会,那一届除了火了老狼的《同桌的你》,还有何炅演的一个小品《幸福牌鞋垫》。

卢庚戌最重要的经历是参与了中国校园民谣的运动风潮,当时在清华校园里承办第一个歌曲协会。主办了第一次的非常正规的校园歌曲演唱会,邀请高晓松和沈庆来演唱。卢庚戌:“豪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校园民谣史就是清华的校园民谣史。”他还记得高晓松唱了一首《冬季校园》。其实高晓松年轻的时候还是挺帅的,当时唯一的缺点是穿很宽大的格子衫,再加牛仔裤,还有文艺青年的标配——长发。唱完《冬季校园》,大家都很感动。尤其是那一句“宿舍里的录音机天天放着爱你爱你,可是每到假期你们都仓惶离去”,一到放假跟逃难似的纷纷往家跑,当时觉得特别感动。

清华的校园歌手都很执着,他和李健都不属于那种文艺气息极浓的,感觉属于比较温和的,但骨子里是最执着的人。李健唱过一首歌也引起了剧烈的反响,他唱的是《我的心需要你狠狠地敲》,当时不停地敲吉他,台下的女生都很疯狂,据说清华女生那么疯其实很少见。

从《同桌的你》到如何创作——什么是艺术创造力?

关于如何评价一首好歌,卢庚戌说好听的歌曲就是你会忘了它的旋律是什么,会被它带进去,甚至被它催眠了,他当时听《同桌的你》就是这种感觉。尤其是“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人,《同桌的你》到底抓住了什么?

它抓住了每个人都曾经的一段经历——一男一女的“同桌情”:友谊的成分多一些,同时又有一点暧昧的东西,高晓松正是拿捏地恰如其分。

随后,卢庚戌用一针见血的方法告诉大家艺术的创造力在哪里,所谓的创造力其实是抓住人集体共鸣的东西。很多都是集体的共鸣,但是一定要抓住它核心的点。正如“同桌”绝对不是《同桌的你》的核心点,什么是核心点?是暧昧,会对同桌有一些想法,但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这种情绪点,情愫点。

从《当你老了》到《一生有你》——关于创造力的灵感与养成

卢庚戌通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灵感是来源于各个地方,可以源于书籍、诗歌或是一段经历,当然灵感的来源也必须通过一定推理和探讨。

他当时想写一首像《同桌的你》这样的一首歌,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不久后失恋了,失恋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喜欢上读诗,这首《当你老了》是他读过的一首诗,是叶芝1893年写给他女友的。第二节是全诗的重心,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多少人爱你的年轻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当时他读到这里瞬间找到感觉,似乎抓住了所有女性的痛点。《同桌的你》是暧昧,《当你老了》的痛点就是女性的容颜,每个女人都会想自己老的时候还是否有人爱,是不是每个男人都爱自己外在的容貌?

按照这个思想灵感,卢庚戌写出了这首《一生有你》。其实,最初歌名叫《相信》,后来觉得“相信”这个名太俗了,于是改叫《一生有我》。濒临唱片发行时,音乐公司老板陈老师建议说改个字,才把《一生有我》改成《一生有你》。意在“我”是对自我的诉说,“你”是对一个人倾诉,肯定是“你”好。

卢庚戌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创作如同你在一个隧道里行进,开始前面一点光也没有,这个时候其实很痛苦。不停地走后才看到光亮,当你最后走出去的时候会觉得很爽。创作就像分娩,跟生孩子一样。

他写《一生有你》是看一首诗,似乎是偶然的,其实是必然的,灵感需要不断被挖掘,不能等它来找你,你必须经常挖掘,它才会来找你。只是找来的时间会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创作者是勤奋的,你只有勤奋才可能有灵感。大家不要相信所谓的天才,“灵光一现”无非是为了营造一种“玄”的印象。

真正的创造灵感来源于一个词,叫做冥想——即使自己处于某一阶段,让自己的潜意识那部分触及到一种情绪,从而与“灵感”对话。在卢庚戌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发现所谓没有灵感是不存在的,对他来说只有想不想,厌不厌倦这件事情。如果足够勤奋,自然你就会有无限的创造力。

最后,卢庚戌强调道,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健康的、积极的。通过“冥想”产生灵感的过程十分复杂,如同数学家解题,物理学家做实验一般。“就灵感而言,科学家跟艺术家全是一回事,到了极致一定是一样。”

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老师为校友卢庚戌颁发了讲座荣誉证书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水木年华”组合,卢庚戌即将担任导演筹拍的电影《一生有你》等话题踊跃提问,卢庚戌学长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老师为卢庚戌颁发了讲座荣誉证书。最后,卢庚戌学长亲自给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弹唱了《蝴蝶花》,《一生有你》等经典音乐作品。当歌曲《一生有你》的副歌响起,“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从“60后”到“90后”的师生们一同深情合唱,课堂现场氛围被推至顶点。

校友卢庚戌与清华x-lab师生合影留念

“ACT TALK |艺术•创造力•科技讲座系列”是由清华x-lab主办,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等院系的教授联名发起,通过邀请各领域名人学者进行演讲互动,打破学术专业和产业领域界限的同时,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式,学习并掌握艺术创造力和科技创造力的“思维平衡”。该演讲系列重在激发学生和团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从而创新出艺术与科技的美好结晶,最终通过商业化的推动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从立意到内容形式将充分体现清华x-lab学科交叉、探索未知、体验式学习与团队合作的教育理念。

文 | 官刘员、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