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三天打造三创研究者——博士生创新创业的三层修炼

发布时间:2016-12-26浏览次数:64

博士生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团队合作和有效的跨学科沟通?如何提高自我商业敏感度把握商业时机?如何做到从研究创新到商业创新的思维转变?清华x-lab首期针对博士研究生的培训项目“x-researcher三创研究者——自我、团队、商业”于12月11日落下了帷幕。此次培训聚焦于博士生商业思维的培养,从跨学科团队沟通合作入手,逐层深入,直至初步了解商业基础知识,接触商业计划,识别科研中的商业机会。课程名师荟萃,更有重磅嘉宾参与。

DAY1:跨学科团建破冰,理解用户需求建立解决方案

课程第一天,来自清华十多个院系的30多位博士生齐聚清华x-lab,“三创研究者“项目发起人、清华经管学院李纪珍教授介绍了项目的目标:培训跨学科交流与团队合作等软技能,初步建立商业知识与创新机会识别的能力。介绍结束后,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商业竞争训练,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决策和收益的赌注,学习商业竞争的规律。接下来,经过团建破冰活动同学们行成了五个团队:龙舟队,AM队,Tech-World队,x-entrepreneur队与RMB队。接下来三天的活动和团队挑战都随着分组的团队一步步展开。

图为同学们正在做初识团队战友的破冰游戏

设计思维:建立同理心、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第一天的课程聚焦设计思维的训练,帮助博士生完成从对自我(本领域)的关注转向对他人(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解。设计思维主讲人、清华x-lab联合设计中心主管及创新导师吴家煜带领大家进行同理心训练,目的在于真正耐心倾听对方的声音而不要很快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访谈,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用户的真实需求,避免臆想的伪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在设计出解决方案后,通过创建体验流程图可对产品(解决方案)进行改进。

图为设计思维训练之同理心小练习

第一天结束后,大家基本掌握了设计并改进一款真正切入用户痛点的产品/解决方案的方法和技巧。

DAY2:团建合作升级与变革创新思维

团队成员之间的高效合作取决于各成员之间的明确职能与分工,这需要整组成员进行深度的分析来定位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教练们介绍了一个常用的内部分析方法SWOT,通过对自身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风险(Threat)的分析全面了解自己,进而对自己的研究/商业/团队进行准确定位。这是团队合作升级的关键所在。第二天上午教练们引导每个团队做了团队凝聚力的练习以及深刻剖析。

图为团队合作训练之角色分析

U型理论:变革的创新思维与领导力

下午,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 Otto Scharmer的“U型理论”。“U型理论是一个学习,领导,创新和系统变革的思维框架”,正确的决定不仅仅基于过去的学习经验还要对未来的端倪进行感悟,然而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感知未来的端倪,原因在于“生态,社会,精神”三道鸿沟将自我与自然、自我与他人乃至与大我分离开来,使我们不能直接感知真实的自然与社会以及真实的自我。 “U型理论”的领导力超越了对被领导者行为层面的“控制与命令”,通过激发被领导者的灵感达成意愿。

DAY3:识别商业机会,团队合作的成果

第三天的课程是前两天的进阶。在掌握了基本的跨学科沟通与合作技巧以及设计思维以后,特约讲师们带领同学们回归商业,通过学习基本的商业知识与技巧,逐步培养商业思维,提高对自己科研中商业机会的识别。

上午,careerx的商业培训教练领导同学们反思了团队合作的意义,并进行了培育创新性的团队挑战“棉花糖挑战”,在准确理解规则的情况下做出最具创造力/破坏力的解决方案,使用配给的胶条和意大利面把一颗棉花糖放到最高的位置。下午由项目邀请的重量级嘉宾讲师为同学们做了从互联网商业到商业计划和投资关注的主题性讲座。

图为团队紧张地进行“棉花糖挑战赛”

案例分析:从管理角度分析初创企业的挑战

经管学院李纪珍教授带领同学们分析了 “难关的秀才兵”案例,并引导大家从一个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公司中内外事务以及人事上遇到的难题。通过提问、角色扮演的方式,李老师引导同学们一步步分析了初创公司在人事制度的制定、团队合作的弹性化处理、合伙人的利益权衡等方面的问题;训练的过程还涉及电梯演讲、以管理者的角度协调雇员角色等创业者基本素质。案例分析有效地引领研究者们初步接触了小型企业创业者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效果非常惊艳。

创新商业计划的修炼

创新型创业是与“生存型创业”相对的一种创业形式,前者以改变世界为目的,没有前人引领,往往面临未知的市场,没有被充分验证的方法论。清华x-lab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主管兼培育顾问陶峰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如何打造创新型商业计划书,吸引投资人的目光。陶老师从风险投资人的关注到市场的大小,从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到团队结构的合理性,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商业计划的策划和安排,他尤其分享了创业公司合伙人股权结构的分配和注意事项。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创业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崔勇深刻分析了当今互联网商业的趋势和现象。崔勇教授的谈话覆盖非常广泛,从阿里的金融新玩法和挑战传统的银行信用与支付模式到小米的零利润的“饥饿营销”;从酒店、旅游的互联网风潮到人工智能。

崔勇教授通过精确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创业,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并帮助同学们习得了“互联网+”的思维特质。

MVP商业验证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市场反馈

商业运作过程往往涉及大量的决策,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反馈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小产品模型(MVP)是一种有效解决此问题的手段,来自于careerx的商业训练教练黄尔诺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六家知名企业的MVP制作案例,帮助大家掌握MVP方案制作的基本思路,接着指引大家进行“茶博士创业记”案例分析实战,带领大家分析案例中的重要决策点,要求每个团队对这些决策点进行MVP商业验证,评价指标是“验证回报率”,即能验证的决策点多且验证成本小的方案是最优方案。每组团队在教练们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MVP实战项目的汇报,获得了到场众多重量级嘉宾投资和创业导师们的评价和意见,从而竞争出最佳商业创新奖和课程最佳表现奖。

“黄埔一期”的博士生学员们在三天的时间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有价值的商业技能,更是思维的转变和团队的“战友情”。三天的课程,超高的强度,大量的信息,烧脑有趣,给了忙于科研的博士生们一次绝无仅有的体验。值得推荐给其他博士生和学弟学妹们来年参加!

文 | 李健宁、吴家煜

图 | 李健宁、黄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