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发起人、著名记者王克勤与大爱清尘志愿者、演员袁立做客清华大学,参加主题为《微公益,让世界更美好》的公益分享会,与清华师生就尘肺病农民工在中国的现状与大爱清尘公益组织的救助经历进行了精彩分享与探讨。此次分享会为清华x-lab•社创硅谷举办的“社创之声”系列讲座的其中一讲,由清华x-lab社会创新中心联合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主办,北京高原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图为活动现场
王克勤分享的主题是《努力与改变》,他通过图片与视频,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了解尘肺病人及其亲属,是活在一个怎样的状态下。在解释什么是尘肺病时,他做了一个形象的假设:肺组织是一个蜂窝状的海绵体,假设一个充满水的海绵体,里面倒上水泥,整个海绵就会硬化,这就是尘肺病人的肺最后的状态。得了尘肺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是个医疗终结的疾病。呼吸科著名专家陈静瑜医生也曾经说过,在金属矿打工的人,在去世火化的时候,他的肺会金属化,而留下一个金疙瘩。
图为王克勤在分享
王克勤说:“我做记者30年,尘肺病群体为什么让我如此关注,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命的问题!不是给送一件衣服、一口饭就能解决的。尘肺病人数量极其巨大,处境极其悲惨,维权极其艰难,救助极其尴尬。如果没有高考制度,我也可能变成尘肺病农民,当相关企业不对我进行救助的时候,我希望活下去,这样的同理心,产生了大爱清尘。我们希望让每一个中国农民知道尘肺病。大爱清尘已经救助了几万人,我们希望让每一个人在接触类似的工作时会有所考量,要钱还是保命。”
托孤妈妈杨能芬,辍学少女广兴静,兼职狂人薛静,她们都是在社会及大爱清尘的帮助下,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的尘肺病人或其家属。王克勤用这些示例告诉在场的大学生,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责任,能帮一点是一点,能救一个是一个。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点点公益,人人公益,小小公益。”点点鼠标,发一篇尘肺病的科普知识,也许就能救一个人。
王克勤表示,现在国家也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方,也都在开展防治尘肺病的工作,现在贵州湄潭启动了全国首个消除新增尘肺病试点。在分享的最后,王克勤说:“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相信爱,相信善良。”
图为袁立在分享
在王克勤分享结束后,大爱清尘志愿者、演员袁立从另一个方面分享了自己跟随大爱清尘探访的经历,她的分享主题是《微公益,让世界更美好》。
袁立最初关注尘肺病是因为看见一张照片,里面的煤矿工人黑黑的脸,推着车。她说自己作为演员,有很多朋友劝她低调,但她还是认为应该站出来为弱势群体发声。
谈到自己跟随大爱清尘一起进山探访的事,袁立讲了很多感受,她和好几个尘肺病患者都保持着微信联系,告诉他们要好好活下去,她说道:“你需要给他们多一点爱,多一点关心、关爱,给他们一个拥抱。有些东西不是给多少钱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让他们一代代改变,要给他们强大的信念,告诉他们要坚强,要活得更好。”
袁立带来了这次来北京看望她的两位大爱清尘志愿者,他们同时也是尘肺病人。其中一位叫宋进宝,他是一位尘肺病三期患者,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也因为成为了大爱清尘的志愿者后帮助了更多尘肺病患者,进而更加感受到来自公益组织和社会的热心力量。当他们站起来向大家问候时,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图为本次活动协办单位、清华x-lab在培育团队“高原蓝”的创始人高原在介绍自己的项目——防尘肺、防雾霾呼吸器
此次分享会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支持,关注公益、关注社会创新的种子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了播撒。今后清华x-lab • 社创硅谷将持续举办“社创之声”主题系列讲座,通过传播新公益、社会创新理念,分享社创人物和社创企业故事,来鼓励更多清华学子及热心公益的人们,一起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