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清华x-lab•社创硅谷举办首次月度项目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5-10-07浏览次数:64

922日,清华x-lab·社创硅谷举办了首次月度分享会。育公益创投投资合伙人、清华x-lab社会创新导师、清华大学校友王东翔主持本次活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建教授,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老师出席并发言。

 


高建教授表示,“社会创新与创业一直是清华x-lab关注的重要领域,今天来的都是热衷于社会创业与创新的实干者,希望我们能一起把清华大学的社会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清华大学希望能在国家的社会创新与创业领域走在前面,清华x-lab·社创硅谷应运而生,接下来要顺势而为。现在我们在借鉴国外对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但是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要有全球视野,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领先性,这样的社会创新创业教育才有价值。”

    


毛东辉老师表示,清华x-lab会尽可能更好地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条件和资源。目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清华x-lab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已经逐步建立,社会创新这个领域的小生态也会越来越丰富和完善,对社创项目同学的帮助也会越来越有力。

育公益创始人之一张红岩介绍了社创硅谷的两个使命:第一,人才无界,未来互联网企业,一定是青年人的天下,清华-lab﹒社创硅谷要在中国走出第一步。第二,社创硅谷的投资平台是关注社创项目零到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个项目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社会企业的概念,还不理解用商业的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从零到一的这个过程中帮助大家把社会企业的概念扎深、把一些基本的商业技能牢固地掌握,那么项目未来发展到一到一百的发展过程时就会容易一些。

随后,米公益、恩启孤独症康复、她本营、益修学院、一初教育、盒而特、一起走、防雾霾呼吸器、同窗兼职等项目进行了分享。王东翔学长表示,通过这种分享会的形式,希望大家可以充分交流,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途径。

在下午的活动中,清华x-lab的社会创新导师分享了自己的社创经历与经验。恩友财务和极益公益IT服务平台的创始人分别就“初创企业财务税务”和“IT系统的搭建和运营”等方面,为社创项目小伙伴们进行了培训。



最后,与会的社创小伙伴与社创领域的各位导师及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入座谈,导师们逐一寄语社创小伙伴,期待在推进社会创新理念、发展新公益的大路上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社创小伙伴也纷纷发表感言,分享了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相聚,互相学习,擦出更多社创火花。清华x-lab社创中心执行主管郑琦表示,清华x-lab·社创硅谷将持续举办社会创新项目月度分享会,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学习形式,不断推进清华x-lab平台上社会创新的生态发展



        

【导师分享精选实录】

育公益创始人之一:张红岩

我来谈几个体会。

第一个体会,现在社会企业是个热词,这个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里非常受关注,很多人觉得这个领域很性感,非常让人兴奋。觉得做社会企业既可以让自己做公益,也可以做企业的主人。但事实是,社会企业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在尝试跟各种致力于做社会企业的人们打交道,去培育他们、投资他们,这里面的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公益领域的公益领袖。他们有他们的情怀,但还是发现他们做企业的硬本事还是弱了一些。所以,做社会企业还是需要既有情怀又有硬本领的社会企业家。

第二个体会,我们这个平台可以提供出来的,钱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我们的经验、知识、对行业的了解,以及把很多公益伙伴和商业伙伴给大家做一个嫁接。

第三个体会,我们要如何去评估一个企业是不是社会企业、如何去看待社会效益?我想给大家分享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我们看社会企业要看这个企业到底解决了什么社会问题,给社会问题带来什么改变,这个结果是什么。第二个维度,要看实现这个结果改变的机制是什么,你对问题的改变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体系来实现的,这也是比较关键的。第三个维度,是商务和财务模型,商业模式里各个关键节点是什么、主要合作伙伴是哪些、商业收入的来源是什么,这跟任何初创期企业要完成的功课是一模一样的。第四个维度是不要离开人和你的团队。

 

社创硅谷导师张虹:

我以“同窗兼职”这个项目为案例来跟大家交流下。

同窗这个项目我们接触这几个月下来,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看这几个月的动态变化,看一个企业肯定不能只看一两天或者只看一个静态数据。青年创业在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里是在不断试错的,所以我们要动态地观察项目的变化。第二是我们在帮他找资源,我们的理念是授之以渔,而非受之以鱼,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带给他们技能和人脉,而不仅仅是钱。第三是在给他们出难题,如果投资人开始出难题了,那说明真的是很想投你们了。举几个例子,比如同窗开始是做C端,基本不重视B端,但后来我们建议他们要做大的跨国企业这种B端,这才能成为以后竞争的优势。

我想通过同窗这个案例告诉大家,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更想分享更想互动。现在同窗的创始人CEO天天都会收到我的微信,每天我会问他几个KPI。不要觉得我的资本到了,我可以睡觉了。真的创业是从你拿到投资之后才开始的。如果对投资者都不能够去担负经营和发展的责任,何谈更大的社会责任呢。

 

社创硅谷导师沈拓:

我的四个关键词:第一做自己,这是你终极领导力的源泉;第二当你感觉你背后退无可退的时候你就成长了;第三多运用升维的视野来看待你对行业结构的改造,包括你未来的成长;最后荣辱这个东西是躲不开的,早晚会遇到,但是不要怕,每个人成长都在荣辱中完成。

 

社创硅谷导师郭沛源: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创业故事。

我本科学习的是环境工程,清华现在还有一个学生环保协会——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1999年时我担任会长,做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工作。后来我发现环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制度和机制上的问题。所以我2001年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另一个专业管理学。当时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读博士学位,就是从管理角度去研究环境问题。后来发现金融机构也可以和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我的博士论文就是从金融机构看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开始创业。

创业确实很不容易,一开始我们特别想复制国外的模式,我们也在中国做责任投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哪一个公司比哪一个公司更绿色。于是我们调整路径不做投资,先做咨询,结果一做就十年。最近这几年社会创新很热,我们也会跟他们谈社会创新,怎么在他的公益项目和业务中引入社会创新的理念。做了那么多年公司,我最直接的感觉说到底要靠人。公司的发展要靠人,行业的发展要靠人,我们希望逐步培养一批年轻人。

从做导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我可以给大家到来两个方面的帮助:

第一,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社会创业比一般创业更不容易。我们调整一下视角,看看社会企业能不能撬动更多的商业价值、撬动商业企业撬动不了的资源。如果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你的商业模式、商业影响和商业运营结果可以带来极高的正向社会影响的话,其实更容易跟地方政府与社区合作。

几年前我们服务过一个客户,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他想在美国上市,但是种种原因到现在还没有上市。当时他上市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做人力资源外包,这种故事拿到美国资本市场讲,有可能在美就有人写一篇文章说,你这个公司其实是血汗工厂的帮凶。我们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要跳到更高的角度来讲故事,给美国和欧洲投资人呈现的视角是,我们这家公司帮助整个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和推动他们的改革,我们能够总结很多经验,总结很多数据,而这些东西可以推动进程变得更快、更流畅。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第二,可以给大家打来很多接口。清华x-lab﹒社创硅谷的同学们可以对接到我们曾经服务的客户中去,扩大大家的资源对接面。